文件详情
查看文件信息和操作选项
文件信息
文件描述
├── 09第九模块:《易经》大略与应用概述(12讲) │ ├── 第97课:《易经》大略及应用概述.mp4 │ ├── 第98课:《易经》占筮及生殖追问.mp4 │ ├── 第99课:《易经》三法则.mp4 │ ├── 第100《易经》的三项内涵:象数理.mp4 │ ├── 第101课:《易经》的时间追问.mp4 │ ├── 第102课:《易经》的空间追问.mp4 │ ├── 第103课:天干地支与《易经》文化的奠基作用.mp4 │ ├── 第104课:河图洛书与12辟挂图.mp4 │ ├── 第105课:64卦方圆图与易经现代评议.mp4 │ ├── 第106课:“算卦特别准”背后的运行原理.mp4 │ ├── 第107课:博弈论和算卦有何本质差异.mp4 │ └── 第108课:问答环节.mp4 ├── 10第十模块佛教宗旨及其文化影响 │ ├── 第109课:佛教的发生本源与佛教大观.mp4 │ ├── 第110课:佛教在印度和中国发生与传播的本源.mp4 │ ├── 第111课:佛教大观与佛教宗旨.mp4 │ ├── 第112课:佛教的逻辑台阶.mp4 │ ├── 第113课:佛教宗旨之缘起理论.mp4 │ ├── 第114课:佛教宗旨之思想模型探讨.mp4 │ ├── 第115课:佛教教义.mp4 │ ├── 第116课:佛教经文解读.mp4 │ ├── 第117课: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融合.mp4 │ ├── 第118课:佛教对中国的影响.mp4 │ ├── 第119课: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比较.mp4 │ └── 第120课:互动答疑.mp4 ├── 11第十一模块国学及国运衰落的原因 │ ├── 第121课:中国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.mp4 │ ├── 第122课:中国文化的原始性与前期性.mp4 │ ├── 第123课:天人合一思想本质.mp4 │ ├── 第124课:人类文明发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.mp4 │ ├── 第125课: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帝国.mp4 │ ├── 第126课:宋朝的经济格局与技术格局.mp4 │ ├── 第127课:近代中国衰落的历史文化原因(上).mp4 │ ├── 第128课:近代中国衰落的历史文化原因(下).mp4 │ ├── 第129课: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干枝关系.mp4 │ ├── 第130课:人类思想史与文明史.mp4 │ ├── 第131课:近现代文明形态的表观成因和条件.mp4 │ └── 第132课:互动答疑.mp4 ├── 12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 │ ├── 第133课:宇宙物质演化的规律.mp4 │ ├── 第134课:属性与本性的认知.mp4 │ ├── 第135课:什么是代偿?.mp4 │ ├── 第136课:代偿效应.mp4 │ ├── 第137课:演化的单向性原理.mp4 │ ├── 第138课:递弱代偿原理总述.mp4 │ ├── 第139课:《物演通论》的精神哲学理论.mp4 │ ├── 第140课:文明进程引发的系统性危机.mp4 │ ├── 第141课:未来科技引发的系统性危机.mp4 │ ├── 第142讲:关于社会涵义的误解.mp4 │ ├── 第143课:《物演通论》学说总概括.mp4 │ └── 第144课:互动答疑.mp4 ├── 第八模块:人体哲理浅谈 │ ├── 085第85课:人体哲理 │ │ ├── 08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85课:人体哲理.mp4 │ ├── 086第86课:进化与畸变 │ │ ├── 086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86课:进化与畸变.mp4 │ ├── 087第87课:文明进程是自然进程的恶化表达 │ │ ├── 087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87课:文明进程是自然进程的恶化表达.mp4 │ ├── 088第88课:进化病 │ │ ├── 088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88课:进化病.mp4 │ ├── 089第89课:文明病 │ │ ├── 089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89课:文明病.mp4 │ ├── 090第90课:医源性疾病 │ │ ├── 090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90课:医源性疾病.mp4 │ ├── 091第91课:中医并非科学 │ │ ├── 091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91课:中医并非科学.mp4 │ ├── 092第92课:中医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│ │ └── 第92课:中医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.mp4 │ ├── 093第93课:为什么不能轻信西医科学 │ │ ├── 093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93课:为什么不能轻信西医科学.mp4 │ ├── 094第94课:寿命,饮食,作息与锻炼 │ │ ├── 094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94课:寿命,饮食,作息与锻炼.mp4 │ ├── 095第95课:就医用药原则 │ │ ├── 09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95课:就医用药原则.mp4 │ └── 096第96课:如何判断医院和医生的优劣 │ ├── 096PPT.pdf │ └── 第96课:如何判断医院和医生的优劣.mp4 ├── 第二模块:老子思想主旨钩沉 │ └── 013老子为何称为中国思想 │ └── 013老子为何称为中国思想.pdf ├── 第二模块:老子思想主旨钩沉 │ ├── 013老子为何称为中国思想 │ │ ├── 013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13课:老子为何称为中国思想.mp4 │ ├── 014老子身世考察 │ │ ├── 014老子身世考察.pdf │ │ ├── 014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14课:老子身世考察.mp4 │ ├── 015老子传徒及其影响 │ │ ├── 015老子传徒及其影响.pdf │ │ ├── 01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15课:老子传徒及其影响.mp4 │ ├── 016《道德经》文中的哲学 │ │ ├── 016ppt.pdf │ │ ├── 016《道德经》文中的哲学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16课:《道德经》文中的哲学.mp4 │ ├── 017老子道论的哲学本质 │ │ ├── 017老子道论的哲学本质.pdf │ │ ├── 017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17课:老子道论的哲学本质.mp4 │ ├── 018老子道论的核心主张 │ │ ├── 018老子道论的核心主张.pdf │ │ ├── 018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18课:老子道论的核心主张.mp4 │ ├── 019第19课:“德”论的社会观本质 │ │ ├── 019第十九课:“德”论的社会观本质.pdf │ │ ├── 019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十九课:“德”论的社会观本质.mp4 │ ├── 020第20课:“无为”之说的核心社会主张 │ │ ├── 020第20课:“无为”之说的核心社会主张.pdf │ │ ├── 020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0课:“无为”之说的核心社会主张.mp4 │ ├── 021第21课:隐在文明动势背后下的危宅 │ │ ├── 021第21课:隐在文明动势背后下的危宅.pdf │ │ ├── 021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1课:隐在文明动势背后下的危宅.mp4 │ ├── 022第22课:《道德经》与“递弱代偿”原理 │ │ ├── 022第22课:《道德经》与“递弱代偿”原理.pdf │ │ ├── 022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2课:《道德经》与“递弱代偿”原理.mp4 │ ├── 023第23课:主流之外的洞见 │ │ ├── 023第23课:主流之外的洞见.pdf │ │ ├── 023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3课:主流之外的洞见.mp4 │ └── 024第24课:答疑互动 │ ├── 024第24课:互动答疑.pdf │ └── 第24课:互动答疑.mp4 ├── 第六模块: │ ├── 061第61课法家渊源 │ │ ├── 061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1课法家渊源.mp4 │ ├── 062第62课商鞅其人(1) │ │ ├── 062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2课商鞅其人.mp4 │ ├── 063第63课商鞅变法(一) │ │ ├── 063PPT 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3课商鞅变法(一).mp4 │ ├── 064第64课商鞅变法(二) │ │ ├── 064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4课商鞅变法(二).mp4 │ ├── 065第65课商鞅变法评议 │ │ ├── 06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5课商鞅变法评议.mp4 │ ├── 066第66课变法悖论 │ │ ├── 066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6课变法悖论.mp4 │ ├── 067第67课:韩非子序论 │ │ ├── 067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7课:韩非子序论.mp4 │ ├── 068第68课:《韩非子》上 │ │ ├── 068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8课:《韩非子》上.mp4 │ ├── 069第69课:《韩非子》下 │ │ ├── 069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69课:《韩非子》下.mp4 │ ├── 070第70集:东西方政治智慧的比较及探究 │ │ ├── 070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0集:东西方政治智慧的比较及探究.mp4 │ ├── 071第71课 法学思想影响下的政治结构及人性善恶 │ │ ├── 071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1课 法学思想影响下的政治结构及人性善恶.mp4 │ └── 072第72课:互动答疑 │ └── 第72课:互动答疑.mp4 ├── 第七模块:先秦诸子 │ ├── 073第73课:诸子百家成因提要 │ │ ├── 073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3课:诸子百家成因提要.mp4 │ ├── 074第74课:墨子生平及思想概要 │ │ ├── 074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4课:墨子生平及思想概要.mp4 │ ├── 075第75课:墨家学说的内部矛盾 │ │ ├── 07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5课:墨家学说的内部矛盾.mp4 │ ├── 076第76课:墨家逻辑论与思孟学派 │ │ ├── 076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6课:墨家逻辑论与思孟学派.mp4 │ ├── 077第77课:孔孟学说的差别 │ │ ├── 077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7课:孔孟学说的差别.mp4 │ ├── 078第78课:荀子言论集萃及儒学后学 │ │ ├── 078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78课:荀子言论集萃及儒学后学.mp4 │ ├── 第79课:扬子的个人主义.mp4 │ ├── 第80课:庄子学说及反文明化倾向.mp4 │ ├── 第81课:庄子的道法自然.mp4 │ ├── 第82课:名家学派的逻辑演绎.mp4 │ ├── 第83课:秦朝酷政之下的杂家之说.mp4 │ └── 第84课:互动答疑.mp4 ├── 第三模块:西方哲学基础综述(一) │ ├── 025第25课:“广义哲学”与”狭义哲学“的天壤之别 │ │ ├── 02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5课:“广义哲学”与”狭义哲学“的天壤之别.mp4 │ ├── 026第26课:哲思体系与日常思维的大反差 │ │ ├── 026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6课:哲思体系与日常思维的大反差.mp4 │ ├── 027第27课:人类三大用智方式及其渊源 │ │ ├── 027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7课:人类三大用智方式及其渊源.mp4 │ ├── 028第28课:西方哲学起源的地理发生学 │ │ ├── 028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8课:西方哲学起源的地理发生学.mp4 │ ├── 029第29课: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内核 │ │ ├── 029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29课: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内核.mp4 │ ├── 030第30课:西方哲学思想的四因论概述 │ │ ├── 030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30课:西方哲学思想的四因论概述.mp4 │ ├── 034第34课:西方哲学思维三大特点 │ │ ├── 034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34课:西方哲学思维三大特点.mp4.mp4 │ ├── 035第35课:西方哲科思维的逻辑概述 │ │ ├── 03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35课:西方哲科思维的逻辑概述.mp4 │ ├── 036第36课:西方哲科思维的理想逻辑四定律 │ │ ├── 036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36课:西方哲科思维的理想逻辑四定律.mp4 │ ├── 031第31课:西方哲科思维演化及万物假象说.mp4 │ ├── 032第32课:西方狭义哲学的三大特点.mp4 │ └── 033第33课:人类思维的逻辑形式综述_ (1).mp4 ├── 第四模块:西方哲学基础综述(二) │ ├── 039第39课:古典哲学的思脉伸展及问题(二) │ │ ├── 039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39课:古典哲学的思脉伸展及问题(二).mp4 │ ├── 040第40课:古典哲学的思脉伸展及问题(三) │ │ ├── 040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0课:古典哲学的思脉伸展及问题(三).mp4 │ ├── 041第41课:递弱代偿原理下的“知在”关系反思 │ │ ├── 041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1课:递弱代偿原理下的“知在”关系反思.mp4 │ ├── 042第42课:递弱代偿原理下的“知在”关系剖解 │ │ ├── 042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2课:递弱代偿原理下的“知在”关系剖解.mp4 │ ├── 043第43课:逻辑与智慧的秘密 │ │ ├── 043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3课:逻辑与智慧的秘密.mp4 │ ├── 044第44课:逻辑变革及有效性 │ │ ├── 044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4课:逻辑变革及有效性.mp4 │ ├── 045第45课:真理的演动 │ │ ├── 045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5课:真理的演动.mp4 │ ├── 046第46课:什么是科学 │ │ ├── 046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6课:什么是科学.mp4 │ ├── 047第47课: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 │ │ ├── 047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7课: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.mp4 │ ├── 048第48课:互动答疑 │ │ └── 第48课:互动答疑.mp4 │ ├── 037第37课:“知与在”的关系,古典哲学的核心.mp4 │ └── 038第38课:古典哲学的思脉伸展及问题(一).mp4 ├── 第五模块:孔儒的文化渊源 │ ├── 049第49课:孔儒的文化渊源 │ │ ├── 049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49课:孔儒的文化渊源.mp4 │ ├── 050第50课:中国的两次社会大转型 │ │ ├── 050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50课:中国的两次社会大转型.mp4 │ ├── 051第51课: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│ │ ├── 051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51课: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.mp4 │ ├── 052第52课:中国文明的幼稚老成现象 │ │ ├── 052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52课:中国文明的幼稚老成现象.mp4 │ ├── 053第53课:中国文化传统塑成的社会土壤 │ │ ├── 053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53课:中国文化传统塑成的社会土壤.mp4 │ ├── 054第54课:原始文化三大要素:求治,启蒙,教规 │ │ ├── 054ppt.pdf │ │ └── 第54课:原始文化三大要素:求治,启蒙,教规.mp4 │ ├── 055.mp4 │ ├── 056.mp4 │ ├── 057.mp4 │ ├── 058.mp4 │ ├── 059.mp4 │ └── 060.mp4 └── 第一模块:东本方文化与文明溯源 ├── 001开题序语.mp4 ├── 002迁徙--人类文明的轨迹与梯次.mp4 ├── 003文明发生的自然进程规定性的必然.mp4 ├── 004人类生存结构的自然进程规定性.mp4 ├── 004人类生存结构的自然进程规定性.pdf ├── 005东西方文明两极分化的外在自然选择机制.mp4 ├── 005东西方文明两极分化的外在自然选择机制.pdf ├── 006东西方文明两极分化的内在求存机制.mp4 ├── 006东西方文明两极分化的内在求存机制.pdf ├── 007PPT.pdf ├── 007中国上古时代社会文明构型的状态.mp4 ├── 008PPT.pdf ├── 008思维方式.mp4 ├── 009ppt.pdf ├── 009象形文字字义的来源.mp4 ├── 010ppt.pdf ├── 010思维方式的分化.mp4 ├── 011ppt.pdf ├── 011西方哲科体系的产生.mp4 └── 012互动答疑.mp4